展覽策劃:恆水創電|2022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

展示規劃以兩個概念「小水力大國」、「興建中」表現恆水創電《小水力大國,興建中》的展出主題,運用 LED 燈柱與工地乙種圍籬及救難毯等材質,達到 99% 的永續展示概念。

≀≀ 生生不息的川流,每一秒流動都乘載著電力 ≀≀

台灣不僅擁有豐富的風能、地熱天然能源,遍佈島嶼的川流所形成的小水力,更是促成地方公民電廠的重要資源。全國第一家取得台電購電合約的綠色電能 PPA(Power Purchase Agreement, PPA)供應廠的恆水創電,以獨家代理比利時 Turbulent 水輪機技術,致力於提供潔淨、友善的水力綠能,逐步於全台鄉鎮設置電廠,不僅讓農村能電力自主,也於地方推動能源教育,從發電至觀念都能朝向實質永續。

台灣得天獨厚的「小水力」發展條件: 年平均降雨量達 2500mm,為全球平均 2.6 倍,且山高坡陡水急量大,小水力發展潛能高。而展場中央以 LED 燈柱呈現出山河形象佈滿於島嶼之上,燈管中的藍光帶有正在流動的黃色光源,象徵島嶼上的每一條河川,為台灣帶來源源不絕的電力。

以數個乙種圍籬架構起展場的空間感,呈現恆水正於台灣各處以永續的理念興建小水力公民電廠。圍籬也於展後回到恆水創電的工地使用,不僅要能源永續,在展示設計上,更期待能做到環境友善,持續回收運用,而減少為了博覽會而製造的一次性垃圾。

展場 99% 皆可重複使用或回收再利用,如施工架、螢幕、桌椅,大幅減少過去展場最大宗的垃圾:木作、輸出、地毯。

除了展材的使用上響應環境友善的概念外,也透過這樣的行動,呼應恆水創電透過遍地深根的公民小水力電廠,不僅是讓能源永續,更是以電廠作為行動,期許共同打造完善的政策、資源、工程規範與執行方法。透過這次的展場設計,期待讓大眾走入展區展開對話,推動「小水力」的觀念溝通。

展場中唯一會當垃圾丟棄的是牆面上的救難毯,
救難毯每個重量 50g,我們共使用 30 面。

最後大約製造不到 2kg 的垃圾。
好好折疊,能放在最小的台北市垃圾袋裡。

恆水創電|2022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

主辦單位|恆水創電、比利時 Turbulent 
策展單位|草原市務所
空間設計|草原市務所
視覺設計|Hsieh Yin 
展版文案編輯|葉家瑜
裝置程式設計|五樓創意
佈展協力|康秉豐、陳柏均
空間攝影|張國耀

Previous
Previous

生鮮文學超市

Next
Next

穿石 Surmount